“天然”化妆品的提法,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因某化妆品汞超标,致使很多人使用后得了“黑皮病”。含有“化学成分”的化妆品因其添加的香精、防腐剂等,会给皮肤造成刺激,引发过敏。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原卫生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香料是引起化妆品过敏的最常见的成分,此外,防腐剂甲醛也是一种常见的致敏剂。虽然很少有化妆品直接把甲醛作为防腐剂使用,但化妆品中许多其他防腐剂在使用后,同样可以释放出甲醛。为了缓解人们的恐惧心理,化妆品行业提出了“天然成分”概念。

  然而凭借常识可以知道,化妆品之所以能成为可被使用的产品,其中的化学添加必不可少。不管是天然成分还是合成成分,最后成型的化妆品味道并不好,芳香剂可以让化妆品有芳香可人的味道,起到装扮化妆品气味的作用;常见的化妆品一般都是膏状或乳霜状的,其中既含有油也含有水,而且分散得非常均匀,水油不相容,这时就需要乳化剂的乳化作用让水和油融合,更易为皮肤吸收。而想要保证化妆品的使用期限,就要有防腐剂的参与,否则化妆品很快会失效。通常,化妆品不开封可以有2年的保质期,开封后半年内也不会变质,这都靠的是添加防腐剂来完成的。即便是化妆品中没加香料、香精、防腐剂也不能被称为“纯天然”,因为植物成分或矿物成分在提取的时候,本身也是一种合成的过程。美国负责管理化妆品的食品与药品安全管理局(FDA),并没有对“天然”这些市场用语给出标准定义,我国的监管部门对此也没有任何标准,所以多数化妆品生产厂家几乎可以任意使用“纯天然然”“无添加”用语作为产品宣传。

  再说,即使真是“天然”也并非一定是安全的,毕竟重金属也属于“天然”的。又比如,产品生产商从原料供应商那里购买的天然成分也可能会添加防腐剂,但因为那些防腐剂不是独立成分,它们不会出现在包装上的成分表里。但除了香料、防腐剂,看似安全无害的“纯天然”成分,其实也会导致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造成过敏。例如,佛手柑(Bergamot)精油,由于精油含有喃香豆素(Bergaptene)这种光敏性成分,极易造成光过敏反应;祛斑类化妆品中常用的白芷,其含有的欧前胡内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导致皮肤产生光毒性或光敏性皮炎;天然提取的香精、果酸对人体皮肤有较大刺激;花粉容易使一些人皮肤过敏。如今市场上出售的“纯天然”产品,只是天然成分的质量和含量有所不同而已。即便直接将天然物涂抹在脸上也很不安全,因为天然物含有各种杂质,有的过敏现象就是天然物导致,最近日本福冈县悠香公司生产的天然“茶滴香皂”过敏事件就佐证了这一点。导致此事件中数十人重症过敏的元凶就是“茶滴香皂”中含有的小麦成分。此外,有些天然物极其昂贵,往往不稳定,不易获得,且天然物也无法达到100%提纯。而合成物有时反而更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对于消费者来说似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无知者无畏,因为知道得越多的人势必越纠结;要么花时间精力仔细研究该领域的知识,做一个能背诵化学成分表的购物达人。

  1998年起,欧盟规定,所有化妆护肤品要在包装上标明所用的所有成分,以便消费者们鉴定自己使用的化妆护肤品是否对自己的皮肤有益。目前,中国仍未有规定化妆护肤品要在包装上标明所用的所有成分,但作为消费者,应该意识到化妆品中的有些成分是需要避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内(ISO)的一个小组正在对化妆品涉及的“天然”“生物”等概念进行界定,这项工作于2010年启动,预计于2013年完成,届时全世界将拥有统一标准用于评判哪些化妆品原料是生物成分,哪些属于自然成分,并且确立“天然化妆品”和“生物化妆品”所必须具备的特性。

  在许多医生看来,无论是“天然”有机还是化学合成,化妆品还是尽可能地少用一些为好。或许,到最后我们只剩下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并优雅地老去这样一种选择——至少它在现在看来是最安全的。